盆腔炎艾灸小腹,需要根據(jù)不同病癥區(qū)別對待,對于寒濕凝滯者的盆腔炎,一般可以艾灸;對于濕熱瘀結者,則不建議艾灸。具體如下:
盆腔炎是女性常見病及多發(fā)病,中醫(yī)認為,盆腔炎病變部位與肝、脾、腎三臟相關,涉及沖任,是由濕熱瘀結或寒濕凝滯引起,對于寒濕凝滯者,艾灸療法可調理脾胃、活血化瘀,通調沖任;而濕熱瘀結者,則不建議艾灸,否則容易引起疾病遷延不愈。
臨床上,關于盆腔炎,無論病程快慢,其艾灸的穴位一般有陰交穴、天樞穴、中極穴、氣海穴、子宮穴、關元穴等,具體穴位位置如下:
1、陰交穴:下腹部,正中線上,肚臍下1寸;
2、天樞穴:肚臍旁開2寸;
3、中極穴:下腹部,正中線上,肚臍下4寸;
4、子宮穴:中極穴旁開3寸;
5、關元穴:下腹部,正中線上,肚臍下4寸。
此外,當盆腔炎患者B超提示有盆腔積液,也可以利用艾灸,來促進盆腔積液的吸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