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,位于小腿外側,犢鼻下3寸,犢鼻與解溪連線上。具體地說,其體表定位在小腿外側,犢鼻下3寸,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,具有補中益氣、抗腹瀉、鎮(zhèn)痛、鎮(zhèn)靜、增進食欲等作用和功效,要讓專業(yè)中醫(yī)操作。
1、補中益氣:足三里按摩或針灸具有很好的補氣作用,非常適合氣虛患者。足三里穴針灸不僅能增強機體,而且具有保健作用。
2、抗腹瀉:足三里穴對于脾胃虛弱或虛寒引起的腹瀉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。如果是由于食物積累引起的腹瀉,可以推拿足三里穴,但對于由痢疾或濕熱引起的腹瀉,需要結合其他穴位進行治療。
3、鎮(zhèn)痛:無論是氣滯、氣虛、血虛、胃虛或脾虛引起的腹痛,按摩足三里穴都能很好地緩解疼痛。但如果是由于腹痛引起的熱,則最好不要按摩足三里穴。
4、鎮(zhèn)靜:足三里穴按摩具有很好的鎮(zhèn)靜效果,對失眠和煩躁有很好的治療作用。特別是因心脾兩虛引起的失眠,針刺足三里是最佳選擇。
5、增進食欲:足三里穴按摩或針灸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,幫助消化,從而增進食欲。對于食欲不振的孩子,適當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使其恢復正常。
在按摩足三里穴時,應由專業(yè)醫(yī)生操作,不可擅自進行,并且要避免長時間按摩和按摩后著涼。如果出現不良反應,需要積極配合醫(yī)生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