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,如何用中成藥治療不同類型的痛經呢?
1、氣滯血瘀痛經、月經量少但不暢、月經血黑血塊、血塊流出后疼痛減輕、四肢不溫、大便不真實等。這種痛經的治療主要是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和消除血瘀??蛇x擇以下中成藥:
1.元胡止痛片,活血止痛,適用于經期腹痛、胃痛、脅痛、頭痛等疾病。用法是4~6片,每天服3次。孕婦謹慎使用。
2.調經丸、調經止痛的功效,適用于月經不調、月經腹痛、崩漏帶下等疾病。用法為1丸,每天服用2次。孕婦禁用。
3.婦科得生丸。適用于氣滯血瘀引起的月經不準、月經腹痛、胸滿脅痛、倦怠食少等癥狀。用法是一丸,一天服兩次。
4.益母沖劑、祛瘀生新功,適用于氣滯血瘀、血虧血寒引起的月經不準、腹痛、腰酸倦怠、頭暈耳鳴、產后惡露不潔等疾病。它的用法是一袋,一天兩次。孕婦和月經過多的人應該避免服用。
5.復方益母口服液,祛瘀止痛,適用于氣滯血瘀引起的痛經。用法為20ml,每天服用2次,可連續(xù)服用7天。
6.痛經口服液,調經止痛,適用于氣滯血瘀引起的月經前或月經期腹痛。用法是10~20毫升,每日服2~3次。
7.痛經靈顆粒,理氣止痛,適用于氣滯血瘀引起的痛經。用法為1~2袋,每天2次,隔天2次,2次~三個月經是一個療程。
此外,痛經患者還可以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選擇速效救心丸、云南白藥或復方丹參片進行治療。
二、寒濕凝滯痛經,熱則舒,經血少,血色紫暗,有血塊,并伴有形寒肢冷、小便清長等癥狀。這類痛經的治療應以散寒除濕為主,可選用以下中成藥:
1.痛經丸、溫經止痛,適用于寒凝血滯引起的經期下腹冷痛、量少不暢等癥狀。其用法是6~9克,每日服1~2次。
2.養(yǎng)血調經膏,暖宮止痛,適用于經血不足、子宮虛寒引起的月經不準、月經腹痛、宮寒帶下、腰酸腿軟等疾病。它的用法是。
3.艾附暖宮丸,暖宮調經。王舌用于子宮虛寒引起的月經不調、月經腹痛、腰酸帶下等疾病。用法是1丸(9克),每天2片?!?次。
三、氣血不足痛經,喜歡按壓,經血少而稀,腰膝酸軟,頭暈、心悸、氣短等疾病。這種痛經的治療應以益氣養(yǎng)血、養(yǎng)胞止痛為主,可選擇以下中成藥:
1.婦康片、養(yǎng)血、調經,適用于氣血兩虛引起的經血不暢、經腹痛、疲勞無力、心悸氣短等疾病。它的用法是5片,一天服兩次。
2.婦康寧片,理氣止痛。適用于氣血兩虛引起的月經腹痛。用法是8片,每天2片~3次。
需要指出的是,痛經患者除了對癥治療外,還應加強鍛煉,保持良好的生活規(guī)律,特別是在月經期間,應注意保暖,少吃生冷食物,避免過度勞累。此外,痛經患者應在月經前3名~7天或月經期間服藥。有生育要求(未避孕)的人應在月經期間服藥。如果患者服藥后病情沒有明顯緩解,應盡快去醫(yī)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