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胃濕熱是中醫(yī)專有名詞,多見于古籍,目前被官方認可,又可稱呼為“中焦?jié)駸帷彼淖诸櫭剂x、言簡意賅。學習過或者研究過中醫(yī)的人可以從這四字中可以看出病位在脾胃,而導致其產生的病理變化的原因是濕熱蘊結,其表現(xiàn)和癥狀主要是圍繞脾胃的問題,如胃口不好、納差等,舌苔可見黃膩、脈滑等濕熱表現(xiàn)。
脾胃濕熱產生的過程:濕熱蘊結導致脾胃運化受阻,出現(xiàn)以脾胃濕熱為主證的全身的一系列的濕熱變化。濕的特點是粘膩重著,阻滯氣機、造成身體困重、頭重如裹、昏沉、大便粘膩不爽。熱的特點可出現(xiàn)口干口苦、便秘、小便短赤等特點。濕與熱二者可同時作用于一起,困住脾胃中焦,導致飲食無味、腹脹、腹瀉或者便秘、四肢乏力、疲乏等癥狀。
治療方劑可以選用三仁湯、甘露消毒丹等辨證加減。在平日里的飲食方面,注意進食清淡,不飲酒,避免食入油炸食品、燒烤等食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