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結腸炎可通過藥物治療、對癥治療、手術治療等方法治愈。
慢性結腸炎是發(fā)生在結腸的慢性炎癥反應。臨床癥狀以腹痛、腹瀉為主,伴有黏液便、便秘或腹瀉交替出現(xiàn)。治療包括:1、藥物相關治療:抗感染藥物:根據(jù)細菌培養(yǎng)和細菌藥敏試驗,選擇針對致病菌的抗感染藥物,如諾氟沙星、環(huán)丙沙星、甲硝唑,或抗生素保留,如復方諾氟沙星劑。消炎藥:柳氮磺胺吡啶水楊酸制劑如美沙拉嗪,皮質類固醇如潑尼松或地塞米松,但目前不認為長期激素維持能預防復發(fā)。2、藥物對癥治療:胃腸解痙藥物,如阿托品、異丙酚等。止瀉藥,如蒙脫石散、洛哌丁胺等。腸道菌群調節(jié)劑,如活雙歧桿菌制劑、活雙歧桿菌三聯(lián)制劑、乳酸菌等。增加胃腸蠕動的藥物,如莫多泊酮、西沙必利等。緩解便秘的藥物,如乳果糖、開塞露等。3、手術治療:20%~30%的重度慢性結腸炎患者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后需要手術治療。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全結腸直腸切除術和回腸造口術。這種病容易復發(fā),要遵醫(yī)囑,堅持治療。以上藥物應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,當藥物治療難以控制或并發(fā)癥較多時,應考慮手術治療。
患者飲食總的原則是精蛋白飲食,如瘦肉、新鮮蔬菜加雞蛋、大米粥等。大部分慢性結腸炎患者不宜喝牛奶,應適當吃水果,但不能過量。因為慢性結腸炎患者的腸道功能較弱,甚至部分患者存在腸道超敏反應,所以吃太多水果會引起腸道蠕動增加,容易導致腹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