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人們的飲食結(jié)構(gòu)的改變,脂肪肝的患病率逐漸增加,男女老少都難逃脂肪肝的侵害。預(yù)防脂肪肝已經(jīng)成為當今的健康主題,那么科學的脂肪肝的診斷方法分別有哪些?
脂肪肝的診斷方法介紹:
1、人體學指標。幾乎所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均存在內(nèi)臟性肥胖,因此對肝病就診者要常規(guī)丈量人體學相關(guān)指標。包括身高,體重,腰圍和腰臀等。其中腰圍和腰臀比是反映內(nèi)臟性肥胖的良好指標。對于肥胖者減肥治療效果的評估,腰圍比體重更能說明問題。
2、肝臟影像學檢查。肝臟的CT影像提供了非侵入性診斷脂肪肝更加特異性的方法。肝脂肪會降低肝臟的CT值。在CT平掃中,當肝臟的CT值低于脾臟可診斷為肝脂肪變。
3、血清學檢查,包括肝功能、血脂、血糖及胰島素抵抗檢測。肝功能異常主要表現(xiàn)為ALT、GGT輕度升高,而血小板降低、AST升高,且AST/ALT比值1,以及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血清白蛋白和膽紅素改變,提示可能已發(fā)生肝硬化。25%~40%的NASH患者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升高,后者通常伴有LDL-C升高、HDL-C降低、LDL/HDL比值升高。這些脂質(zhì)代謝紊亂為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特征之一。
4、磁共振。磁共振及肝動脈造影主要用于超聲及CT檢查難以診斷者,特別是在局灶性脂肪肝難以與肝臟腫瘤鑒別。
5、肝活檢。肝活檢是診斷脂肪肝的金標準,可以區(qū)分單純性脂肪肝與脂肪性肝炎,并可正確評價肝纖維化的程度。但這是一種侵入性檢查可以造成患者不適,有時會導致嚴重的并發(fā)癥,并且花費較高,確診后亦缺乏特效藥物和有效干預(yù)措施。